日前,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荷花)递表港交所,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农银国际。新荷花此前曾在2011年、2020年、2023年共计三次尝试A股上市期货配资系统,但均未成功。
回溯过往,2012年过会后新荷花遭到财务造假举报,随后其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在之后二次创业板IPO的过程中,面对深交所的问询,新荷花指出不存在前次被举报问题,监管机构也未就上述举报事项对公司进行处罚。
2020年9月,新荷花向创业板递交招股书,2021年4月公司宣告撤回;2023年10月,新荷花向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启动辅导备案,拟申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但是考虑到未来的业务战略定位等,2024年4月,公司自愿终止辅导备案并决定寻求股份在联交所上市。
最新招股书披露,新荷花在2024年迎来增收不增利的业绩情况,毛利率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也出现不断下滑态势。且公司提出,其业务可能会受到中药联盟采购计划的影响。
此次赴港上市,新荷花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大中药饮片产能、升级数字化智能生产系统、加强销售及营销活动、拓展海外市场等。
据悉,公司在四川省成都市经营中药生产设施,总建筑面积约44320平方米。自2003年7月以来,公司的成都工厂已通过国家药监局的GMP认证。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6.8%、81.9%、83.9%。
1
2024年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下滑
新荷花是中国领先且最大的中药饮片产品供应商之一。按2023年中药饮片产品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排名第2。天眼查显示,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末。
业务模式上,一方面,主要通过线下渠道服务于包括10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机构以及大型连锁药店在内的企业客户,以及通过金方草堂(服务于5200多家客户)和金方云(线上中药平台)等数字平台服务于小型药店、诊所及经营者。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提供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健康产品。
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新荷花实现收入分别为7.8亿、11.46亿、12.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739.5万、1.04亿、8911.2万。
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有限的几类产品,主要包括普通饮片川贝母、麦冬、炒酸枣仁及毒性饮片法半夏、姜半夏。报告期各期,公司前五大产品的销售额分别约占相应年度总收入的32.7%、31.3%及26.5%。
整体而言,报告期内,毒性饮片营收占比分别为14.8%、16.8%、13.8%;普通饮片营收占比分别为85.2%、83.2%、86.2%。
各期,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21.1%、18.5%、17.1%,呈持续下滑态势。其中毒性饮片毛利率分别为29.7%、24.0%、19.1%,普通饮片毛利率分别为19.6%、17.4%、16.7%。
新荷花表示,于往绩记录期间,毛利率有所下降,因为公司向医疗贸易公司及药店的销售占比有所增加,而由于市场竞争,这些客户类型的利润率通常较低。公司毛利率亦受到若干主要品种原材料成本的影响。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中药材、辅料及包装材料。各期,原材料成本分别为5.72亿、8.81亿、9.74亿,分别占总收入的73.3%、76.9%及78.0%。
新荷花向中国多家第三方供应商采购生产所需的中药原材料。各期,公司分别拥有364名、316名及452名生产所需的中药原材料供应商。各期,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合共分别占同年总采购额的约38.0%、36.0%及23.3%。公司单一最大供应商分别占同年总采购额的约12.6%、11.9%及7.2%。
新荷花坦言,公司易受到这些原材料供应商的投机或价格操纵活动造成的价格波动和供应短缺的影响。公司无法保证供应商仍将按公司在商业上可接受的条款及条件向其供应原材料。原材料价格显著上涨将对毛利率产生直接及负面的影响。最终,公司可能需要提高产品价格抵销增加的原材料成本及维持毛利率,而此举可能令产品需求下降。
此外,公司无法保证能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予客户。例如,公司应少数医院客户的要求,同意其固定定价,并于合约期内可能无法重新协定合约价格。倘无法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予客户,利润率及盈利能力将受到不利影响。
2
客户留存率降幅不小,市场分散性明显
于往绩记录期间,新荷花的客户主要为医院及医疗机构、医疗贸易公司、药店及制药公司。
各期,销往医院及医疗机构营收占比分别为35.9%、32.5%、37.0%;销往医疗贸易公司营收占比分别为32.5%、33.6%、35.5%;销往药店营收占比分别为19.8%、20.8%、16.9%;销往制药公司营收占比分别为11.8%、13.1%、10.6%。
报告期各期,公司的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约占相关年度总收入的28.8%、27.9%及30.4%;最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占相关年度总收入的9.2%、9.5%及8.6%。公司与客户的销售合同的期限通常为一至三年。
报告期各期,公司客户留存率分别为86.5%、81.6%及63.6%。此外,同年收入中分别有89.7%、89.4%及89.7%来自购买一次以上的客户。整体而言,留存率已出现下滑态势。
资深企业战略咨询专家、国内咨询机构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建议,新荷花需警惕留存率下滑对盈利可持续性的影响,核心矛盾在于行业竞争加剧与自身服务能力。短期可通过客户关系修复和供应链优化止损,长期则需构建“质量+服务+数据”三位一体的护城河,以应对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
行业竞争上,于2023年,前五大中药饮片市场参与者的市场份额合计仅为2.7%,而于2023年公司为第二大中药饮片生产商,市场份额为0.4%。
招股书披露,目前,中药饮片市场相对分散,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产能有限。2023年,中国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中药饮片公司总数已达2334家,但其中规模较者很少,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其中一项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来源及地方市场偏好存在地区差异。此外,部分中药饮片需要在原产地新鲜加工,以保持其独特的疗效和质量。中药饮片的道地性导致企业受到区域限制,小型企业通常只能覆盖区域市场。
3
可能面临集采风险,去年被检验不合格
新荷花的业务可能会受到中药联盟采购计划的影响。
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向中国政府部门拥有或控制的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销售,该等医院及医疗机构或须通过中药联盟采购计划采购中药饮片。
于2023年5月,山东、山西等15个省级政府结成省际联盟,开始带量采购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21个品种。于2024年,中药饮片的带量采购计划已扩大至45种及中国所有省份。根据中药联盟采购计划,公立医院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所需的中药饮片。在本轮采购中,29个产品,55个规格中标。
新荷花指出,可能会有更多的省份加入省际联盟,发起联盟采购,或采用类似的采购计划。倘公司参与联盟采购计划,公司的竞争对手中标而公司的产品未能中标,则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其销售量、收入及市场份额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此外,即使其产品中标,也可能出现大幅降价或招标文件中的预计采购量与实际采购量不符的情况,公司无法保证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会增加。因此,联盟采购计划的实施对其产品的销售量和收入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公司无法实现产品的目标销售量或销售价格,其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在招股书风险提示中指出,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产品的任何变化均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业务前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根据中国的医保计划,患者有权就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医药产品的全部或若干部分成本进行报销。医药产品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或自《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剔除可能对中国医药产品的选择及需求产生重大影响。相关机构根据多种可能超出公司控制的因素(包括市场上医药产品的疗效及价格)将医药产品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约640个品类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概无保证公司目前列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产品将继续列入。倘公司的任何产品自《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移除,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可能下降,公司的收入及盈利能力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同时,招股书指出,对中药饮片加成政策的改革可能会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可能会受到价格限制。
2019年10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研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
随后于2021年12月1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相关指导意见,规定公立医疗机构从正规渠道采购中药饮片,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顺加不超25%销售。
新荷花指出,尽管中药饮片加成政策目前仍然存在,相关部门目前并无颁布最终规定,任何日后改革(包括取消中药饮片加成政策)可能令医疗机构向患者销售中药饮片的成本增加,导致医疗机构向公司采购产品的意愿降低,继而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无法保证将不会受到因任何潜在缩紧规定引起的其他价格限制。视乎替代产品的供应、消费者需求及医生偏好,公司的客户可能获得更多议价能力,要求公司降低价格,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此外,产品层面,新荷花近年来也发生不合格现象。
2024年10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19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2024年第47号),经河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院检验,新荷花生产的批号为2204103的红花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2019年11月,因新荷花生产的紫苏子(炒)质量不符合规定,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相关产品采取了查封、扣押等措施。
2017年2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检测出新荷花等企业生产的28批次板蓝根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性状、含量测定。
另一方面,招股书披露,公司通常只允许有缺陷的产品或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产品退回给公司。报告期各期,公司的销售退回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0.8%、1.6%及1.7%。各期,公司已分别计提销货退回拨备920万、930万、610万,三年合计退货2460万。
天眼查显示,2019年9月,公司因食品(含保健食品)行政处罚期货配资系统,遭成都高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以警告。